限量出售
2018年元旦,總統府外勞團的KUSO抗議動作,讓行禮如儀的升旗典禮相形失容,筆者在醫療相幹產業工作多年,對近來因為勞基法修法而產生的醫護反彈,感同身受。
在實務面上,中大型醫療機構絕大多數對照勞基法做為人事功課規範,醫護產業在實務上已經納入勞基法的範疇。而此次勞基法的修法所針對的縮減排班距離,從11小時變為8小時對醫護權益產生直接的衝擊。對於醫護人員來講,小夜班大夜班是平常值勤上班的一部門,特別是在醫護與病人比例延續無法降低的狀態之下,拖班或過勞更是一種常態,更況且臨床工作結束後,還有一堆行政工作、表單作業必需完成,準時下班幾近不可能。本來11小時的值班距離已經是人體休息的極限,此次修法將彈性放寬到值班之間可以縮減到8小時,就真的危及到極端缺乏人力的醫護範疇了。

「過勞共慘」升旗典禮,勞團由民進黨中心黨部遊行至凱道。(甘岱民攝)
尤其是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接受立委質詢時,親口說出:「我在這裡再次重申,我們認為11小時為原則,8小時為破例。」聽起來好像是萬般無奈,但問題是這個所謂的破例恰是醫護工作中的日常;呈現重大災難算不算破例?醫護人員要不要輪班救人?要!呈現重大流行症疫情算不算例外?醫護人員要不要長時間工作來救人?要!如果每一天的日常都變成合法的例外時,醫護同仁的勞動權益又有誰來關心?特殊是而今民眾就診權力意識高漲,醫療膠葛頻傳,醫護同仁跑法院已司空見慣,又有哪個單元供給協助?醫護同仁分開臨床工作,病院有病床也開不了,或者轉去消費性醫療,這也很正常了。
任何職業過勞都會出現因為精力不集中,而施展闡發欠安的狀態,當我們的勞基法把過勞正當化的時刻,對醫護同仁和病人來說是把他們逼入更絕望的處境。對醫護人員來講,當他們想要極力救病患於急難時,卻因為沒法有足夠的歇息而力有未逮,這是一件多麼悲痛的事情?!這不是單純站在醫護權益角度思考的過程,而是站在整個社會權益的觀點,醫護同仁的養成需要時間,是屬於社會的稀缺資本,我們必需珍惜。

「過勞共慘」升旗典禮竣事後,勞團飾演的蔡英文四處發放口號。(甘岱民攝)
稍對護理工作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,目前威脅台灣醫護界最嚴重的事情之一,就是護理人力極度缺少。並且缺人的狀態跟其他產業差別非常大,許多其他科系是一畢業就知道學非所用而轉行,但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敷陳,護理相幹畢業生一結業從事相幹範疇的比例高達八成,但十年以後僅剩下一成。別的一份查詢拜訪更讓人怵目驚心,護理相幹範疇的結業生,進入職場三年以後還留在相關產業的不到三成!
這代表的是護理範疇結業生的抱負性和專業性長短常針對性的,但因為產業工作待遇雖然逐漸提升,然則工時和過勞問題一向不克不及解決,在加上結婚生子後的育嬰托育問題,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的狀況。假如不能從提高待遇和正常化工時與福利,那麼就算這些畢業生再有理想性,也無法讓他們留在產業中繼續奮戰,已經逐漸邁向高齡化的台灣,護理人員的數目嚴重不足,會是國度的重大危機。
解救台灣的將來,就從醫護工作待遇工時正常化最先吧!
*作者為開放智庫召集人
相幹報道
● 陳鋕銘:當衝突也過勞時,司法能作什麼?
● 朱政騏概念:勞基法修法的計謀目標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C%B5%E6%96%AF%E7%B6%B1%E8%A7%80%E9%BB%9E-%E9%86%AB%E8%AD%B7%E4%BA%BA%限時特價